▲ 愁云
虞美人 感旧
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?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!
雕阑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李煜·宋(南唐)
大致词意
这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月轮回交替,什么时候才能结束。那么多的过往,繁琐的回忆,它们能知道多少呢?想来,昨夜在小楼之中,听到东风又起,春天再次到来。我望着夜月陷入思索,可那残破的旧国土又实在是让人不忍回看啊!
我那些雕栏玉柱构建的美丽宫廷应该都还在吧,只是年久失修一定不再是以往绚丽的模样了(也有说,这里朱颜指宫女,容颜不再)。唉,要问我心中的愁苦有多少?就好比这春天解冻了的江水,源源不断的涌出,连绵不绝的向东而去。
▲ 短晴
——识人才能真正论事。
李煜
煜字重光,初名从嘉,景第六子也。煜为人仁孝,善属文,工书画,而丰额骈齿,一目重瞳子,自大子翼已上,五子皆早广,煜以次封吴王,建隆一年,景迁南都,立煜为大子,留监国。 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-李煜传
根据《新五代史》中描述,李煜是南唐元宗的第六个儿子,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完全不可能轮到他当皇帝的。然而造化弄人,李煜的四个哥哥早夭,唯一的大哥又出了意外,他变成了那个“嫡长子”。除此之外,相传李煜的面相也很奇特,丰满额头,两颗大门牙长成了一颗。最主要的是,他有一只眼睛是“重瞳子”,即一只眼有两个瞳仁,历史上有两个人是重瞳子:舜、项羽。
开宝四年,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,遂留不遣。煜手疏求从善还国,太祖皇帝不许。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,日与臣下酣宴,愁思悲歌不已。
五年,煜下令贬损制度。下书称教,改中书、门下省为左、右内史府,尚书省为司会府,御史台为司宪府,翰林为文馆,枢密院为光政院,诸王皆为国公,以尊朝廷。煜性骄侈,好声色,又喜浮图,为高谈,不恤政事。
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-李煜传
从种种不寻常的记载中,我们都有一种李煜是天命之子的感觉,奈何事实却并非如此。李煜出生于信仰佛教的世家,再加上本人天性多愁善感,使得他只爱琴棋书画,而不愿治国平天下。当时南唐的局势也十分特殊,南唐自第二任皇帝南唐元宗继位,便是依靠着前任皇帝积累的家底四处攻伐,最终在与后周三年征战中战败,割去近一半国土并主动退去帝王称号和国号,改成“国主”,纳岁称臣,使得南唐国库空虚、经济受制于人。
李煜继位后,更是对已经黄袍加身的宋太祖敬而远之,派弟弟从善去宋国做外交,结果还被扣留做人质。可见,对于昔日强盛不再的南唐,称臣不再能解决问题了。新上任的宋太祖只有“统一”这一个目标,以至于对南唐使臣说出:“不须多言,江南亦有何罪,但天下一家,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乎!”。
这一切,似乎都注定了李煜终将成为丧国的“李后主”。
“从嘉德轻志懦,又酷信释氏,非人主才。从善果敢凝重,宜为嗣。” 钟谟
以上是南唐大臣钟谟对南唐元宗的劝谏,大致是说李煜天性懦弱,又酷爱信佛,难当明君,他弟弟从善做事果断谨慎,比他更合适。然而,南唐元宗的心意已定,听了极为恼火,便将钟谟贬了官。
在此,大胆猜想。李煜得知大哥身亡时估计也很郁闷:说好的你负责家国天下,我负责吟诗享乐,你就这么去了。这治国的位子让给弟弟从善,父皇又不愿意。罢了,先去当了这太子再说吧。
▲ 永夜
——论事还需熟悉当时的遭遇。
公元975年 南唐灭亡
长围既合,内外隔绝,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,后主方幸净居室听沙门德明、云真、义伦、崇节请楞严圆觉经。用鄱阳隐七周惟简为文馆诗易侍读学士,延入后苑讲易否卦,赐维简金紫。群臣皆知国忘在旦,慕,而张洎右谓北师已老,将自遁去。后主益甘其言,晏然自安,命户部员外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人及第。 南唐书·后主本纪第三
从《南唐书》中大致可以了解南唐覆灭之际的情况,以及李煜面对兵临城下的反应。南唐都城被大军包围,城内人人自危,眼看败局已定。可是,李煜却不以为然,他来到诵经室召集众人开始诵经。可笑的是,还有大臣安慰他,宋军在这里待的累了自己就会散去,李煜也非常认同。在亡国前夕,这位南唐后主还紧急招揽了一批进士,似乎在筹划着宋军离去后的复兴大业。
七年,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,煜称疾不行,王师南征,煜遣徐铉、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,不答。八年十二月,王师克金陵。九年,煜俘至京师,太祖赦之,封煜违命侯,拜左千牛卫将军。 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-李煜传
南唐覆灭以后,李煜被宋太祖用船接回宋国的国都,相当于囚禁起来。李煜被封为“违命侯”,这个封号极其富有辱没的意味,大抵是在讽刺他之前的因懦弱而抗旨不朝。
李煜与赵匡胤
江南李煜既降,太祖尝因曲燕问:“闻卿在国中好作诗。”因使举其得意一联,煜沉吟久之,诵其《咏扇》云:“揖让月在手,动摇风满怀。”上曰:“满怀之风,却有多少?”他日复燕煜,顾近臣曰:“好一个翰林学士。” 《石林燕语》
《石林燕语》中记载了李煜与宋太祖的一番对话,此时也正值李煜做“违命侯”。大致意思是讲,李煜随宋太祖赵匡胤逛街,宋太祖便借机试探一下李煜的文采功底。李煜沉思后讲出了《咏扇》的其中一句,将团扇比作月亮,“动摇风满怀”非常生动的描述了持扇之人的温文尔雅。然而,宋太祖一介武夫出身,自然看不惯李煜卖弄文采。便轻蔑道:一怀的风,这能有多少?言外之意,大概是觉得李煜格局太过小了。只是宋太祖又觉得这词句确实巧妙,便又补充道:“好一个翰林学士。”既是肯定了李煜的才华,又从侧面贬低了李煜的身份——大抵也就是个学士了。
不难看出,表面上李煜亡国但被加爵且封宅邸,实则沦为了一个帝王的“玩物”。这于昔日威风十五年的南唐国主而言,实在是屈辱至极。
公元978年 李煜病故
呜呼!阅川无舍,景命不融,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,遘疾薨于京师里第,享年四十有二。皇上抚几兴悼,投瓜轸悲,痛生之不逮。俾殁而加饰,特诏辍朝三日,赠太师,追封吴王,命中使莅葬。凡丧祭所须,皆从官给。及其年冬一月日,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,礼也。 《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》-徐铉
据正史记载,李煜去世的日期是亡国三年后的七夕,原因是因病去世。可蹊跷的是《虞美人》这首词是作于他去世前不久,所以也引发了后人不断地猜测。同时,书写墓志铭的是南唐旧臣徐铉,此时在宋国当官,所以不免存在避重就轻的嫌疑。
“后主在赐第,因七夕,命故妓作乐,声闻于外。太宗闻之,大怒。又传‘小楼昨夜又东风’及‘一江春水向东流’之句,并坐之,遂被祸。” 《默记》-王铚(宋)
以上是宋朝的野史《默记》中的记录,这部野史后来被归为小说一类。但是从内容可以看出,作者王铚巧妙的将《虞美人》中李煜所表达的愁思与蹊跷的去世时间结合在了一起。这一点,实在是让人确信七分。再加上对于小周后一类的不雅传闻,更加加深了李煜无能为力的忧愁且内心依然倔强的文人形象。
纵观上下,千古词帝李煜的一生可谓是传奇又无奈。二十载风花雪月,十几载兵荒马乱,几载亡国囚徒终成就了千古词句。而他的绝笔《虞美人》也恰好回顾了他的一生,从词牌而言《虞美人》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,两者相呼应。这一切的巧合,也正使得后人难得寻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