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记
一旦静下来,尤其是在夜幕落、人声稀时候,儿时的一幕幕景象就会不断地涌现到眼前。嬉闹声、跷跷板,牛石槽、木围栏,扁箩篓、花生蔓,还有小火车、黑裙毡。
那时候啊,人们门前经常会有一个周边打了六个孔的长石槽,像个台面凹进去的台球桌。听老一辈人说是以前用来养牛的,那孔便是为了计牛绳的吧。老房子门前的小土坡上有一个小小的广场,小广场后面是个捡废品的老婆婆家,围了一圈的木栅栏,小广场前面是另一户人家,这家门前便是放了一个牛石槽。白天呢,这里就作为来往的路,到了晚上,早早吃乞了饭,来到牛石槽这里排排坐、唠家常。那时候啊,饭后的主要娱乐也就是唠唠家常,你家花生长得怎么样啊,我家用的新品种啦。转眼也就天抹黑了,不等抹黑牛石槽的主人就把门前的檐下灯打开啦。这时候才是热闹的开始,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灯前跑啊、跳啊,不时的还有个大人吆喝着逗弄两下,好不热闹。
说起这小小的广场,就有必要提一下曾辉煌一时的我家游乐园。那时候小孩玩具花样少的很,大人们也是能自己做的绝对自己动手制作,所以木匠这一行是很常见的。好在老房子门前也宽敞的很,我爸和我爷凑巧砍树的时候挖来个特大的根疙瘩,再配上削平的木板子,硬是整出来一套跷跷板。可喜的是,接着有打了一套秋千。这下可就更热闹了,附近的玩伴们天天来我家抱团了,好不威风。
可是,要论威风,这可远不够。小的时候不懂事啊,别的小孩有的自己没有必是要哭闹的。邻居家小臭有弹弓,这就得闹着找我爸要。姐姐有新书包,这就得哭着找我妈买。最逗乐的是,夏天在小广场玩看到了别人家小女孩都有裙子穿。这可不行了,回家就闹着让我妈也做一条,我妈也是可爱的人呐,开始还是努力的哄一下,看不灵了只得找来块毡布子,再缝上松紧条,硬是做了条小黑裙。这可好了,依稀记得自己穿上还美滋滋的,在小广场四处显摆。好在,第二天醒了就忘了这码事,小黑裙,也就丢到脑后了。
每每回想起这一出出的场景,好笑又忧心,忧心这份好笑哪天是不是就不能想起来了。也罢,即便忘了也是真真切切走过这一遭的了,没什么好忧心的。人呐,事啊,历历在目,宛如昨夜。可真的要回去找寻个明白,也只能落得个不明不白,记忆,大抵就是这样吧。记得,也便从未离开。
2019.05.13